时间: 2025-05-15 17:1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17:16:29
“公敌”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公众的敌人,通常指被大多数人视为威胁或有害的人、组织或事物。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那些被广泛认为对公共利益构成威胁的个体或团体。
“公敌”一词源自汉语,由“公”和“敌”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公”常指公众或公共的,而“敌”则指敌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那些被公众视为敌对的对象。
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时期,“公敌”的指代对象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冷战时期,某些政治领导人或国家可能被对方视为“公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可能用来指代那些对环境或公共健康造成威胁的企业或行为。
“公敌”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排斥、恐惧和敌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公敌”这个词,但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社区或工作环境中引起广泛不满的人或行为。例如,一个经常违反规则且不顾他人感受的同事可能被视为团队的“公敌”。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敌”用作隐喻,来形容某种抽象的、对美好生活构成威胁的力量:
在那黑暗的角落,公敌潜伏, 它的目光如冰,冷酷无情。 我们团结一心,誓要将其驱逐, 为了光明,为了希望的明天。
在视觉上,“公敌”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阴影中的人影或被众人排斥的孤独身影。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的音乐或人群的嘘声。
在英语中,“public enemy”是对应的词汇,用法和含义与汉语中的“公敌”相似。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的“ennemi public”或西班牙语的“enemigo público”,也表达了类似的概念。
“公敌”这个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社会中的敌对关系,还激发我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通过深入学习这个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自己的表达中更准确地使用它。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