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3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38:21
儒士: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儒家学派的学者或信徒。在**传统文化中,儒士通常指的是那些遵循儒家思想、追求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他们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并在社会中扮演着教育、政治和文化传承的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儒士”常常被用来描绘那些温文尔雅、学识渊博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那些遵循传统儒家价值观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哲学,儒士则可能被用来指代研究儒家思想的学者。
同义词:儒生、士人、学者
反义词:武夫、粗人
“儒士”一词源于儒家学派,儒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孔子,经过历代的发展,儒士成为了**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士的形象和意义也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的道德和学问追求始终未变。
在古代社会,儒士是社会精英的代表,他们在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儒家的价值观深刻影响了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提到“儒士”,我联想到的是一种温和、谦逊和智慧的形象。这种形象让人感到安心和尊敬,同时也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先生,他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教学。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出儒士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儒士”:
春风拂面过,儒士步轻摇。
书卷手中握,诗心自逍遥。
想象一位儒士在古色古香的庭院中读书,周围是竹林和流水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智慧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儒士”的角色可能是学者或哲学家,他们也追求知识和道德的提升,但在具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儒士”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学问和道德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儒士”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