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9:55
“儒医”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精通儒家学说并从事医学的人。在**传统文化中,儒医通常指的是那些不仅具备医学知识,而且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的医生。
在文学作品中,“儒医”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医术高明且品德高尚的医生,如古代小说《儒林外史》中就有对儒医的描写。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赞扬某位医生的医德和医术。在专业领域,如中医学研究中,“儒医”可能特指那些结合儒家思想和中医理论的医生。
“儒医”一词源于**古代,儒家思想与医学的结合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医学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医术与品德兼备的医生。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道德修养,这与医学的宗旨相契合。因此,“儒医”在社会中被赋予了高尚的形象,代表着医术与品德的完美结合。
提到“儒医”,我联想到的是一位温和、智慧且充满同情心的医生,他们不仅治病救人,还传递着儒家的人文关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医生,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待病人非常耐心和关怀,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儒医”这个词的内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儒医”:
春风拂面,儒医手,
仁心仁术,病患愁。
一剂良方,情深似海,
医者仁心,传千秋。
想象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的医生,在古色古香的诊室中为病人把脉,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儒医”的形象。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仁医”(compassionate physician),强调医生的同情心和医德。
“儒医”这个词不仅代表了一种职业身份,更是一种文化和道德的象征。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对医生品德和医术的敬意。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医】
(会意兼形声。从匚(fāng),从矢,矢亦声。《说文》:“盛弓弩矢器也。”“醫”,会意,从“殹”(yī),从酉(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二字各有本义,今用“医”为简体字。本义:治病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医,治 病工也。殹,恶姿也。醫之性得酒而使。 、 《国语·越语》-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 《论语》-不可以作巫医。 、 《吕氏春秋·察今》-譬之若良医。 、 《汉书·李广苏建传》-驰召医。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又无医药。
【组词】
医国、 医家有割股之心、 缺医少药;医家、 医师、 医婆、 医人、 医工、 医流、 医算、 医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