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4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46:48
放工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结束工作”或“下班”。它通常用来描述工作日的结束,员工离开工作岗位的行为。
“放工”一词源于汉语,其中“放”字有释放、结束的含义,“工”指工作或工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基本含义,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放工”与家庭生活、休闲活动紧密相关。它象征着一天工作的结束,人们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享受个人时间。
“放工”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解脱和放松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一天辛勤工作后的休息和享受。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听到“放工”这个词,我就会想到一天工作的结束,可以放松身心,享受与家人和朋友的时间。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工”融入到描述一天结束的场景中:
夕阳染红天际,
工人们放工归家,
笑声与脚步,
编织成傍晚的乐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工人从工厂大门走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松的旋律,象征着一天工作的结束和放松。
在英语中,“放工”可以对应为“get off work”或“knock off”。不同文化中,这个概念都代表着工作的结束和休息的开始。
“放工”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且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工作的结束,还象征着一天的解脱和放松。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状态。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