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2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21:43
放开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解除限制或约束,允许某物自由移动或某人自由行动。基本含义包括释放、解除控制、不再限制等。
“放开”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中国文化中,“放开”常常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等概念相联系,反映了社会从保守到开放的转变。
“放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如自由、轻松、解脱。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感和新的开始。
在个人生活中,“放开”可能意味着在面对压力或挑战时,学会放松自己,接受新的可能性。
在诗歌中,“放开”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的释放:
放开那束缚的线,
让心灵随风飘远,
在无垠的天空下,
寻找自由的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海边放风筝,风筝随风飞翔,象征着“放开”的自由与轻松。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松的音乐,如爵士乐,传达出放松和自由的感觉。
在英语中,“放开”可以对应为“let go”或“release”,在不同文化中,这些词汇都传达了类似的解除限制的概念。
“放开”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开放与进步。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