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2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20:01
词汇“彘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彘首”进行深入分析:
“彘首”字面意思是指猪的头。在古代文献中,彘通常指野猪,因此“彘首”可能特指野猪的头。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彘首”可能被用作比喻或象征,如形容某物形状像猪头,或者用以形容人的面貌丑陋。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除非是在非常古雅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彘”字在古代汉语中指野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猪”来指代所有的猪。
在古代**,猪是常见的家畜,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因此,与猪相关的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演变,一些特定的古雅词汇逐渐淡出日常使用。
对于现代人来说,“彘首”可能会引起一些负面的联想,如丑陋或不洁。但在古代,这可能只是一个中性的描述词汇。
由于“彘首”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如果需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可能是在讨论古代文学或历史时。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狩猎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彘首”来增添古风: “猎人驰骋山林间,箭矢飞向彘首前。”
想象一个野猪的头,可能会联想到粗糙的皮肤、尖锐的獠牙和深邃的眼睛。这种形象可能会激发一些原始的、野性的感觉。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彘首”的词汇,但可以用“boar's head”来表示野猪的头。
“彘首”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可能不常用,但了解其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
1.
【彘】
(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 、 《小尔雅》-彘,猪也。 、 《礼记·月令》。注:“水畜也。”-食黍与彘。 、 《贾子胎教》-彘者,北方之牲也。 、 《西山经》。注:“貆猪也。吴楚呼鸾猪。”-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 、 《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
2.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