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33:37
“彘肩”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猪的肩膀部分,特指猪的前腿上部。在古代,彘肩常被用作食物,尤其是在宴会或祭祀中。
在文学作品中,彘肩可能被用来形容丰盛的宴席或特定的饮食文化。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传统饮食或特定菜肴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烹饪或食品学,彘肩可能被详细讨论其营养价值和烹饪方法。
“彘”在古代汉语中指猪,而“肩”即肩膀。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和烹饪领域仍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彘肩作为食物的一部分,可能与丰收、庆祝和祭祀等社会活动相关联。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食物的重视和对特定节日的庆祝方式。
提到彘肩,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丰盛的宴席和传统节日的氛围。它可能唤起对传统美食的怀念和对家庭聚会的温馨记忆。
(这部分内容需要个人经历,因此无法提供具体例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彘肩香溢,佳节欢歌,家宴温馨,岁月静好。”
想象一幅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其中一块烤得金黄的彘肩格外引人注目。背景音乐可能是传统的节日乐曲,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在不同文化中,猪的不同部位都有其特定的名称和烹饪方式。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猪肩(pork shoulder)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但烹饪方法和食用*惯可能与**有所不同。
通过对“彘肩”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在汉语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尽管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一个有趣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知识。
1.
【彘】
(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 、 《小尔雅》-彘,猪也。 、 《礼记·月令》。注:“水畜也。”-食黍与彘。 、 《贾子胎教》-彘者,北方之牲也。 、 《西山经》。注:“貆猪也。吴楚呼鸾猪。”-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 、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 、 《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