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5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2:49
堂鼓:堂鼓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通常由木头制成,表面覆盖着动物皮革,用于在各种仪式、庆典和表演中敲击以产生节奏和声音。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堂鼓常被用来描绘节日庆典或战争场面,增强氛围。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堂鼓可能不常直接提及,但可以通过比喻的方式使用,如“他的话像堂鼓一样响亮”。 专业领域:在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中,堂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涉及其制作工艺、演奏技巧和历史背景。
同义词:大鼓、战鼓 反义词:小鼓、细鼓(这些词汇在体积和声音上与堂鼓形成对比)
堂鼓的名称来源于其使用的场合,通常在正式或公共的“堂”中使用,如宫殿、庙宇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堂鼓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有所变化,但其基本形式和功能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堂鼓不仅是乐器,也是权力和秩序的象征。在古代,堂鼓常用于官方仪式和军事指挥,象征着权威和统一。
堂鼓的声音给人以庄重、威严的感觉,常与庆祝和胜利联系在一起。它也可以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在**的传统婚礼中,堂鼓常被用来增添喜庆气氛,我在参加朋友婚礼时,曾亲眼见到堂鼓的演奏,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堂鼓的声音比喻为心跳,如:“堂鼓声声,如同古老的心跳,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老的庙宇前,一位乐师敲击着堂鼓,鼓声回荡在古朴的庭院中,这种场景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敬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堂鼓的乐器可能是定音鼓(timpani),它在交响乐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文化象征意义上与堂鼓有所不同。
堂鼓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不仅代表了一种乐器,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堂】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堂,殿也。 、 《说文古本考》-殿,堂之高大者也。 、 《书·顾命》-立于西堂。 、 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燕坐于华堂之上。 、 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华堂旅会。
【组词】
堂上、 堂下、 堂宇、 堂事、 堂阶、 堂阁、 堂廉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