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2:05
“故剑之求”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字面意思是寻找旧时的剑,比喻不忘旧情,怀念过去的事物或人。
在文学作品中,“故剑之求”常用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或者对旧日情感的执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讨论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表达。
“故剑之求”源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讲述了一个关于忠诚和怀念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泛指对过去事物的怀念。
在**传统文化中,忠诚和怀念是重要的美德。因此,“故剑之求”这个成语在强调这些价值观的文学和历史作品中经常出现。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一种温暖和怀旧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虽然时光流逝但依然珍藏在心中的美好回忆。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人,他总是带着一把旧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故剑之求”的情感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故剑之求,心中旧梦,永不凋零。”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人手持旧剑,站在夕阳下,回忆往昔。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古典音乐,如《梁祝》,来增强怀旧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stalgia for the past”,但“故剑之求”更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故剑之求”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提醒我们珍惜过去,怀念那些美好的时光和人。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深度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倢伃为皇后。
自遭强暴,无意人世,郎君今贵,乃无~,抑何忍也。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剑】
(形声。从刀,佥(qiān)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注:“今之匕首。”-劒,人所带兵也。 、 《管子》-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为剑。 、 《礼记·曲礼》-负剑辟咡诏之。 、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组词】
剑锷、 剑首、 剑气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