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01
“寻枝摘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寻找树枝并摘取叶子。基本含义是指在细节上过分挑剔或专注于琐碎的事物,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整体或核心问题。
“寻枝摘叶”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最初可能是用来形容园林工人的工作,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过分关注细节的行为。
在**文化中,强调“抓大放小”和“顾全大局”的观念,因此“寻枝摘叶”这个词汇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过分关注琐碎细节而忽视整体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过分挑剔、不切实际的人。在表达时,我会尽量避免使用这个词汇,以免给人留下过于苛刻的印象。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总是“寻枝摘叶”,对项目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过分关注,导致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这让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把握大局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寻枝摘叶,不见森林, 细节迷途,大局何存? 风吹叶落,心随枝摇, 莫让琐碎,遮望眼高。”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园丁在修剪树木,过分关注每一片叶子的形状和位置。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古典音乐,来表达这种细致而缓慢的工作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itpicking”或“sweating the small stuff”,都用来形容过分关注细节的行为。
“寻枝摘叶”这个词汇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大局,不要过分关注琐碎的细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词汇,以准确传达我的意图和情感。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1.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2.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枝,木别生条也。 、 《素问·移精变气论》-草荄之枝。 、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不蔓不枝。 、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宋·洪迈《容斋续笔》-正用一枝鸣。
【组词】
枝任、 枝末、 枝主、 枝杪、 枝柯、 枝干
3.
【摘】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chì)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摘,摭果树实也。 、 《广雅》-摘,取也。 、 《新唐书·承天皇帝传》-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以摘之。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摘而藏之。
【组词】
摘胆剜心、 摘肩儿、 摘青、 摘瓜抱蔓、 摘桃子、 摘棉花;摘苹果
4.
【叶】
古邑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春秋时属楚领地。汉置县。
【组词】
叶县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