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34:11
反抗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青春期,表现出的一种对权威、规则或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反叛行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或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波动、独立性增强、对父母或老师的指令产生抵触等行为。
“反抗期”一词源于对青少年行为的观察和描述,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被学术界接受并深入研究。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反抗期的表现和被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青少年的反抗行为可能被视为正常和必要的成长过程,而在其他文化中,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尊重或不适当。
反抗期往往让人联想到青春的躁动、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既担忧又期待的情绪反应,因为它标志着个体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转变。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过朋友在反抗期时与父母发生的激烈冲突,这些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一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在诗歌中,反抗期可以被描绘为“青春的火焰,燃烧着对自由的渴望,即使灰烬中也藏着不灭的希望”。
反抗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摇滚音乐的叛逆精神,或是电影中青少年对抗权威的经典场景。
在不同文化中,反抗期的表现和被理解的方式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表达,而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和谐和社会秩序。
反抗期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不仅涉及个体的心理发展,还与文化、社会和教育环境密切相关。理解这一概念对于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反】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hǎn。本义:手心翻转)。
同本义 同: 翻
【引证】
《说文》-反,覆也。 、 《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 、 《汉书·张安世传》-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
2.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3.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