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7:55
“东北抗日联军”是指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1930年代至1945年间,由共产党员、其他爱国人士和部分原东北军官兵组成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支军队主要在**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活动,与日本侵略者及其傀儡政权进行游击战和正规战。
在文学作品中,“东北抗日联军”常被描绘为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象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被用来讨论历史**或教育后代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和军事学,这个词汇则用于详细研究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和组织结构。
“东北抗日联军”这个词汇直接来源于其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历史时期和**的专有名词。
在**,特别是在东北地区,“东北抗日联军”被视为民族英雄和抵抗外侮的象征。这个词汇在教育和公共纪念活动中经常被提及,用以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这个词汇常常引发人们对那个艰难时期的同情和对英雄们的敬仰。它唤起了对牺牲和奉献的记忆,同时也激发了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这个词汇可能与家族历史、地方传说或个人对历史的兴趣相关。例如,某人的祖辈可能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员,这样的故事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风雪交加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旗帜高高飘扬,他们的勇气如同寒冬中的火炬,照亮了黑暗的天空。”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描绘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场景的历史画作或纪录片。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描述战斗的激烈枪声或战士们的呐喊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解释和描述来传达相似的历史**和情感。
“东北抗日联军”这个词汇不仅是历史的一个标记,也是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的近代历史和文化价值观。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 、 《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万物负阴而抱阳。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 、 宋·苏轼《石钟山记》-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北向坐。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北向。
【组词】
正北;西北;东北;北邙、 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北里、 北阙、 北鄙、 北雍、 北邙乡女、 北津
败逃的军队。
【引证】
《战国策·燕策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3.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4.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5.
【联】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周人用联字,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 、 《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三曰官联,以会官治。 、 《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聯,聯绵不绝也。 、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
【组词】
联垂、 联襟、 联缀、 联珠、 联华、 联裾
6.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军,圜围也。 、 《广雅》-军,围也。 、 《国语·晋语》-军于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