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5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54:38
大寒索裘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大寒的天气里寻找皮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紧急或困难的时候才去想办法解决,比喻平时不准备,临时抱佛脚。
在文学作品中,大寒索裘 常用来讽刺那些平时不努力,到了关键时刻才急忙寻求帮助或解决方案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人做事缺乏前瞻性,总是等到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动。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时间管理课程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
同义词:临渴掘井、临阵磨枪
反义词: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大寒索裘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比喻政治上的失策,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通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各种情况下的临时抱佛脚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大寒索裘**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未雨绸缪”和“有备无患”的重视。这个成语强调了提前规划和准备的重要性,与现代社会对时间管理和效率的追求相契合。
大寒索裘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紧迫和焦虑的感觉,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在极端天气中匆忙寻找保暖衣物的场景。这种情感反应可以激发人们对提前准备和规划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大寒索裘 的人。无论是学*、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务,提前规划和准备总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大寒风起,索裘无计,
夜深人静,独对孤灯。
未雨绸缪,方显智勇,
时光匆匆,勿待明朝。
大寒索裘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匆忙地在衣橱中翻找厚重的皮衣。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寒冷的风声和急促的动作声来增强听觉体验。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last-minute rush" 或 "panic buying",虽然不如 大寒索裘 那样具有形象性和文化深度,但也传达了类似的临时抱佛脚的概念。
大寒索裘 这个成语深刻地提醒我们提前准备和规划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传达对时间管理和效率的重视。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避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而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寒】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寒,冻也。 、 《列子·汤问》注-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 《易·说卦》-乾为寒。 、 《左传·哀公十二年》-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 、 《左传·昭公四年》-以享司寒。 、 《吕氏春秋·有始》-北方曰寒风。 、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庄子·德充符》-饥渴寒暑,是事之变。 、 《乐府诗集·木兰诗》-寒光照铁衣。 、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凄神寒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
【组词】
寒肃、 寒悄、 寒衾、 寒噤
3.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
4.
【裘】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裘,皮衣也。 、 《白虎通·衣裳》-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 、 《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掌为大裘 、 《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世以为裘者。 、 《礼记·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 、 《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狐裘不暖。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裘葛之遗。 、 《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
【组词】
裘马甚都、 裘膻、 狐裘;裘氏、 裘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