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5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58:34
有口难分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虽然有嘴巴,但却难以分辨或辩解清楚。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处于一种无法为自己辩解或解释清楚的困境中,通常是因为情况复杂或证据不足。
在文学作品中,有口难分 常用来描绘主角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情节,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争论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法律或辩论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特指当事人在法庭上无法提供足够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
有口难分 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无法辩解情况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有口难分** 常常与正义和清白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于公正和真相的追求。在法律体系中,这个词汇也强调了证据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一种无奈和焦虑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一个人在困境中挣扎,试图寻找出路但无果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被误解或无法解释清楚的情况,可以使用有口难分 来形容自己的处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心事重重,有口难分,唯有月光知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法庭上,面对众多质疑的目光,显得无助和焦虑。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增强场景的紧迫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或 "caught in a dilemma",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困境感。
有口难分 这个词汇在描述无法辩解的困境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反映了语言的精确性,也揭示了人类在面对不公和误解时的普遍情感。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和深度。
直着我有口难分,进推无门。
钦派大臣查办,查了出来是他画的稿,此时~,不能说他不是通同作弊。
1. 【有】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