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5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2:04
分子钟(Molecular Clock)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变化速率来估算它们进化时间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假设基因突变率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是恒定的,因此可以通过基因序列的差异来推断物种的分化时间。
分子钟主要在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领域中使用,特别是在分子进化和系统发生学研究中。在文学和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出现,除非是在讨论科学发现或教育科普内容时。
同义词:分子时钟、基因钟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进化停滞”或“基因静止”等概念,这些概念暗示基因变化极慢或几乎不变化。
分子钟的概念最早由生物学家Emile Zuckerkandl和Linus Pauling在19*2年提出。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
在科学普及和教育中,分子钟帮助公众理解物种进化的机制,增强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理论的认识。
分子钟作为一个科学术语,通常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但它代表了科学探索和知识发现的过程,可能会激发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分子钟的应用并不直接,但在学*生物学或参与相关科学活动时,了解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复杂性。
在创作中,可以将分子钟作为一个隐喻,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或变化的不变性,例如在诗歌中:
如同分子钟的滴答,
时间的河流无声流淌,
基因的秘密在序列中,
诉说着进化的长歌。
分子钟可以联想到精密的时钟机械结构,或者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图像。听觉上,可以想象成连续的“滴答”声,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基因的变化。
在不同语言中,分子钟通常直接翻译为“molecular clock”,其科学概念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是统一的。
分子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工具,它不仅在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历史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一概念可以丰富我们对科学术语的理解和应用。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钟】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钟,乐钟也。 、 《广雅·释器》-钟,铃也。 、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音之器也。 、 《淮南子·本经》-大钟鼎。 、 《国语·周语》-细钧有乐,钟兑音也。 、 宋·苏轼《石钟山记》-声如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