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1:50
词汇“丹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丹旒”进行深入分析:
“丹旒”由两个字组成:“丹”和“旒”。“丹”通常指红色,而“旒”在古代指的是帝王冠冕前后的玉串。因此,“丹旒”字面意思是指红色的玉串,通常用来形容帝王或贵族的装饰。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丹旒”常用来形容帝王的威严和尊贵。在口语和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因为它过于古雅,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惯。
“丹旒”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周朝和汉朝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的服饰和装饰都有严格的规定,“丹旒”作为帝王冠冕的一部分,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现代社会,这种象征意义已经消失,这个词汇也变得陌生。
提到“丹旒”,我联想到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美和尊贵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远。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到“丹旒”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历史书籍或古代文学作品中,作为学*和研究的对象。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帝王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丹旒”来增添诗的古典韵味:
丹旒闪烁,帝王之威,
历史长河,悠悠岁月。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帝王头戴冠冕,冠冕上的丹旒在阳光下闪耀。这种视觉联想带来一种庄严和尊贵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指代不同的装饰或象征,但由于“丹旒”过于特定,很难找到直接的对应词汇。
“丹旒”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汉语和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视野。
1.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
2.
【旒】
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引证】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旗十有二旒。
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引证】
《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
【组词】
旒纩;旒紞、 旒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