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4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43:27
词汇“告劾”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告劾”进行深入分析:
“告劾”字面意思是指向官方告发某人的罪行或过失。其中,“告”指的是告发、举报,“劾”指的是弹劾、揭发。在古代,这是一种法律程序,允许官员或平民向朝廷或上级官员揭发他人的不法行为。
“告劾”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告”字早在《说文解字》中就有记载,意为告发;“劾”字则在《周礼》中出现,意为弹劾。随着时间的推移,“告劾”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更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告劾”是维护法律和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正义和法律的重视,同时也是权力监督的一种方式。
“告劾”一词往往带有一种严肃和正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古代朝廷的庄重和法律的威严。
在现代生活中,“告劾”一词几乎不再使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举报”等更为通俗的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创作中,可以将“告劾”用于描绘古代官场的场景,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想象一幅古代朝廷的画面,官员们正在严肃地讨论某人的“告劾”案件,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或古琴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mpeach”(弹劾)或“denounce”(谴责),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与“告劾”有所不同。
“告劾”作为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它反映了古代*法律和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不常使用“告劾”,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告】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 《书·金滕》-乃告太王王季文王。 、 《易·益》-告公用圭。 、 《诗·齐风·南山》-必告父母。 、 《仪礼·乡射礼》-以告于乡先生君子。 、 《尔雅·释言》-告,请也。 、 《吕氏春秋·赞能》-敢以告于先君。 、 《书·康王之诰》-敢敬告天子。 、 《书·甘誓》-予誓告汝。 、 《书·汤诰》-诞告万方。 、 《列子·杨朱》-不告而娶。 、 诸葛亮《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资治通鉴·唐纪》-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
【组词】
告事、 告报、 告变、 告荒
2.
【劾】
(形声。从力,亥声。本义:审理,判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劾,法有辜也。 、 《书·吕刑》传-上其鞫劾文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