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5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57:39
昭德塞违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昭、德、塞、违。字面意思分别是:
基本含义是显扬美德,阻止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通过弘扬正面的道德行为来抑制和消除不良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昭德塞违 常用于描述一个社会或个人通过积极的行为来改善环境或提升道德水平。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的概念可以通过更现代的表达方式传达,如“树立好榜样”或“抵制不良行为”。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昭德塞违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现代的表达方式所替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昭德塞违 强调的是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来影响和改善社会环境。这种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呼应,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联想到正直、责任和领导力。它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树立榜样,影响他人,创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如何通过个人行为来改善社区环境时使用这个成语。例如,在参与志愿者活动时,我可能会提到我们应该昭德塞违,通过我们的行动来传递正能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昭德塞违,行正道,
美德流传,世代好。
抵制恶行,心自高,
社会和谐,乐陶陶。
视觉上,昭德塞违 可能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正义雕像或道德教育的宣传海报。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鼓舞人心的演讲或激励性的音乐。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通过“lead by example”(以身作则)或“promote good deeds”(提倡善行)等表达来体现。虽然具体的成语不同,但核心的道德和行为观念是相通的。
昭德塞违 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和社会通过积极的行为来提升道德水平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直接使用这个成语的频率可能不高,但其核心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理解和应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要选择典型,广泛进行宣传,予以表扬,~,以正党风。
1.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2.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
3.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4.
【违】
(形声。从辵(chuò),韦声。本义:离开;背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违,离也。 、 《尔雅》-违,远也。 、 《诗·邶风·谷风》。传:“离也。”-中心有违。 、 《书·酒诰》-薄违农父。 、 《楚辞·离骚》-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组词】
违别、 违离、 违恋、 违阔、 违署、 违远、 违间、 违弃、 违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