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3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39:04
“擒贼先擒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捉贼要先捉住贼首”。这个成语比喻在解决问题或处理复杂情况时,要抓住关键或主要矛盾,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前出塞九首》:“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原意是在战斗中,射杀敌人的马匹或捉住敌人的首领是取胜的关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策略和决策领域。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强调解决问题时要抓住关键,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策略的联想,让人感觉到解决问题时的冷静和理性。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当时我建议团队“擒贼先擒王”,先解决最核心的技术问题,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混乱的战场,智者言:
“擒贼先擒王,射马先射人。”
策略如箭,直指心房,
胜利的曙光,终将降临。
想象一个古代战场,将军指挥士兵“擒贼先擒王”,画面中士兵们迅速行动,目标明确,音乐可以是紧张而有序的鼓点,强调行动的节奏和目标的明确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擒贼先擒王”(擒贼先擒王),强调同样的策略和决策的重要性。
“擒贼先擒王”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帮助我理解策略和决策的重要性,还让我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注重目标和方法的明确性。这个成语的智慧和策略性对我个人的思维和表达有着深远的影响。
~,把主使人拿住,学生自然就老实了。
1.
【擒】
(形声。从手,禽声。本义:捕捉。古籍本作“禽”)。
同本义。
【引证】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组词】
擒捕、 擒捉、 擒讨
2.
【贼】
(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 本义:残害;伤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贼,败也。 、 《荀子·修身》-害良为贼。 、 《诗·大雅·抑》-不僭不贼,鲜不为则。 、 《庄子·秋水》-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 、 《左传·文公十八年》。杜预注:“毁则,坏法也。”-毁则为贼。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杀不辜。
【组词】
贼毫、 贼伦、 贼仁、 贼蚀、 贼义、 贼害、 贼蠹、 贼殃
3.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4.
【擒】
(形声。从手,禽声。本义:捕捉。古籍本作“禽”)。
同本义。
【引证】
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组词】
擒捕、 擒捉、 擒讨
5.
【王】
统治、领有一国或一地。
【引证】
《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 《史记·项羽本纪》-欲王关中。 、 、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为汉王,王巴、蜀。
作皇帝,称王。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孟子·公孙丑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 《商君书》-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