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14:5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57:22
“义烈”一词通常指的是具有正义感和坚定不移的忠诚,即使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也不屈不挠的品质。它强调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牺牲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义烈”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人物,如烈士、英雄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英雄人物时,人们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伦理学中,“义烈”可能被用来分析和评价人物的行为和动机。
同义词中,“英勇”强调勇敢无畏,“忠诚”强调对信仰或人的忠实,“坚贞”强调坚定不移的节操,“刚烈”强调性格的刚强和激烈。反义词则分别对应了“义烈”的负面特质。
“义烈”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对道德和行为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和强调的方面可能有所不同。
在**文化中,“义烈”常常与忠诚、牺牲和正义联系在一起,是受到高度赞扬的品质。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纪念那些为国家或民族做出巨大牺牲的人物。
“义烈”这个词给人以强烈的正面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和道德高尚。它激发人们对正义和勇气的向往和尊敬。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遇到过“义烈”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位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军,他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义烈”这一品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义烈”:
在那风暴的中心,他站立如山,
义烈的火焰在他心中燃烧,
不畏死亡的阴影,只为正义的呼唤,
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篇章。
视觉上,“义烈”可能让人联想到英雄雕像、纪念碑或是战场上的英勇身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鼓声、号角声或是人们对英雄的颂歌。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英文中的“heroic”或“valiant”,虽然这些词更侧重于英勇,但也有一定的重叠。
“义烈”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正面情感的词汇,它不仅在文学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个人情感和道德判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使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正义和勇气的尊重。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烈】
(形声。从火,列声。“火”字在下面一般写作四点。本义:火势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烈,火猛也。 、 《诗·商颂·长发》-如火烈烈。 、 《左传·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 《资治通鉴》-火烈风猛。
【组词】
烈烧、 烈燧、 烈烈、 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