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6:02
母树:字面意思是指一棵树,通常指的是在某个树群或森林中具有重要地位或起源的树。在生物学上,母树可能指的是一棵在其周围产生大量后代或种子的树。
母树这个词源于对树木在生态系统中角色的认识。随着生态学的发展,母树的概念逐渐被用于描述那些在森林生态中起关键作用的树。
在许多文化中,母树被视为神圣的,象征着生命和繁衍。在一些原住民文化中,母树是社区的精神中心,人们会在树下举行仪式和庆典。
母树通常带有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循环,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在个人经历中,母树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象征,比如在家庭中,某个长辈可能被视为家族的“母树”,承载着家族的历史和智慧。
在诗歌中,母树可以被描绘为:
在翠绿的森林深处, 母树静静地矗立, 她的枝叶繁茂, 孕育着无数的生命。
母树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一棵巨大的、枝叶繁茂的树,周围环绕着小树和植物。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或是鸟儿在树枝间歌唱的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母树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神话中,世界树尤克特拉希尔(Yggdrasil)连接着九个世界,类似于一个巨大的母树。
母树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生态学上有其特定的含义,也在文化和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象征着生命、起源和保护,激发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母树这一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自然界。
1.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2.
【树】
(形声。从木,尌(shù)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树,生植之总名。 、 《左传·昭公二年》-宿敢不封殖此树。 、 《国语·晋语》。注:“树木也。”-夫坚树在始。 、 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地道敏树。 、 《周礼·大司徒》-二曰树艺。 、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组词】
树事、 树杨、 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