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8:51
词汇“末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可能需要从字面组合的角度来分析。
“末失”可以拆分为“末”和“失”两个字。
结合起来,“末失”可能指的是在事物的结束阶段没有失去,或者在最后时刻保持完整。
由于“末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古文中出现,用以表达在关键时刻或结束时没有失去某种东西。
由于“末失”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是:
由于“末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末”和“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的语境或表达。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末失”可能被用来强调在关键时刻保持稳定或完整的重要性。
“末失”可能给人一种坚持到最后、不放弃的积极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在困难时刻保持信念和努力的形象。
由于“末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在项目或比赛的最后阶段,人们会强调“末失”的重要性。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末失”用于表达在最后时刻保持完整或成功的情节:
“末失”可能让人联想到在最后时刻保持稳定的画面,如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灯塔,或者在紧张的音乐中突然的平静。
由于“末失”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难以比较。
“末失”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特定的语境。它可能用于强调在关键时刻保持完整或成功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情境。
1.
【末】
(指事。金文字形。“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本义:树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末,木上曰末。 、 《孟子》-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 《淮南子·地形》-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 《左传·哀公十一年》-末大必折。
【组词】
末大、 末大必折、 末杪、 末梢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