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5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54:43
乡谊:这个词由“乡”和“谊”两个字组成。“乡”通常指代家乡或乡村,而“谊”则指友谊或情谊。因此,“乡谊”字面意思是指家乡人之间的情谊或友谊,强调的是同乡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支持。
在文学作品中,“乡谊”常常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尤其是在远离家乡的环境中,同乡之间的相互扶持和理解显得尤为珍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描述实际的社交关系,如在异乡遇到同乡时的亲切感。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可能会探讨“乡谊”在社区建设和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同义词:乡情、乡缘、乡亲
反义词:陌路、疏远
“乡谊”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乡”和“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汉语中,“乡”已有家乡的含义,而“谊”则指友谊。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特指同乡之间的情谊,成为表达地域性社交关系的一个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乡土观念深厚,乡谊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乡谊在帮助人们适应新环境、建立社交网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谊”这个词往往能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温暖回忆和对同乡的亲切感。它让人联想到团结、互助和归属感,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乡谊可能体现在远离家乡求学或工作时,遇到同乡时的那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和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是故乡明,乡谊情更浓。”
视觉上,乡谊可能让人联想到家乡的风景、老屋和熟悉的街道。听觉上,可能是家乡的方言、童年的歌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kinship”(亲属关系)或“community bonds”(社区纽带),但这些词汇并不完全等同于“乡谊”,因为它们缺乏对地域性关系的特指。
“乡谊”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化敏感性。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谊】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古“谊”与“义”同。
【引证】
班固《幽通赋》-舍生取谊。 、 《公孙龙子·迹府》-素闻先生高谊。 、 《汉书·董仲舒传》-武王行大谊。
【组词】
谊士、 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