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9:4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9:41:32
场面上 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公共场合或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来的样子或状态。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个场合的表面现象,但实际上它更多地强调了外在的表现和给人的直观印象。
“场面上”这个词汇源自于对“场面”一词的扩展使用。随着社会交往的复杂化,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因此“场面上”这个表达逐渐被用来特指这种外在的表现。
在**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场面上”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在公共场合保持良好形象的重视。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社交场合的虚伪和表里不一,有时会带有一种批判或讽刺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在场面上保持礼貌和专业的情况,即使内心并不完全认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场面上,繁花似锦,内心里,却是寒冬。”
想象一个盛大的宴会,人们在场面上谈笑风生,但每个人的内心可能都有不同的故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surface”或“in public”,但这些表达没有“场面上”在中文中那种强调社交场合特定表现的意味。
“场面上”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表现,还隐含了对这种表现的评价和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深层含义对于准确把握和运用中文至关重要。
1. 【场】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
3.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