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3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2:32:44
“人定”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有两种含义:
“人定”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可能与**或哲学中的生死观念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描述人的意志和决策的坚定性。
在**传统文化中,“人定”可能与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义”有关,强调人的意志和道德的坚定。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被用来描述个人的决策和行动的不可逆性。
“人定”这个词给人一种坚定和不可动摇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坚强、果断和决心。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描述自己的决心或他人的性格时使用“人定”这个词。例如,当决定追求某个目标时,可以说“我已经人定了,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定胜天心不改,志存高远梦常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irmly decided”或“resolute”,但这些词汇更多地强调了决策的坚定性,而不涉及生死的安定。
“人定”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从人的意志坚定到生死的安定,都体现了中文词汇的深度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