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48
撞祸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为不小心或意外而引发麻烦或灾难。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因疏忽或错误而导致了不愉快或有害的结果。
“撞祸”一词源于汉语,历史悠久,其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撞祸”常与个人的行为责任和道德判断相关联。社会普遍认为,避免“撞祸”是个人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撞祸”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幸、后悔和责任。它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个人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因疏忽而“撞祸”的经历,比如忘记重要的事情导致计划泡汤,或是在工作中因一个小错误而引发大问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月影朦胧,一不小心,撞祸了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不小心撞倒了花瓶,水流满地,花瓶碎片四溅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玻璃破碎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use trouble”或“get into trou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撞祸”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行为结果,还蕴含了责任和后果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汉语。
1.
【撞】
(形声。从手,童声。本义:撞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揰,作摐。-撞,丮捣也。 、 《礼记·学记》。犹击也。-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摐金鼓。 、 张衡《东京赋》-撞洪钟。 、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