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54:54
“兼而有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同时拥有或具备两种或以上的事物或特性。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拥有,即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内,同时具备多种不同的元素或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兼而有之”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多重性格或事物的多重属性,如某个人既勇敢又智慧,可以说他“兼而有之”。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某人或某物同时具备多种优点或特性。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企业或策略同时具备多种优势或特点。
同义词“兼备”和“兼具”强调的是同时具备,而“兼收并蓄”则强调的是广泛吸收和包容。反义词“单一”和“片面”则表示只具备一种特性或方面,缺乏多样性。
“兼而有之”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后来逐渐演变成表示同时拥有多种特性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人的全面性和事物的综合性。
在**传统文化中,“兼而有之”体现了中庸之道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在社会发展中,这个成语鼓励人们追求全面性和多样性,避免片面和极端。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全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平衡、和谐和全面发展。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句的丰富性和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兼而有之”来形容那些多才多艺的朋友,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有深厚造诣,还在其他领域也有所涉猎。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香与书香兼而有之,心旷神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其中一个人站在花园中,手中拿着一本书,周围是盛开的花朵。这样的画面传达了“兼而有之”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ving it all”或“both…and…”,但这些表达没有“兼而有之”那么强调综合性和全面性。
“兼而有之”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传达了一种全面和平衡的价值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生动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
1.
【兼】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 、 《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 、 《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 、 《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 、 《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 、 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 、 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 兼资、 兼署、 兼味
2.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3. 【有】
4.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