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7: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7:21:39
词汇“审信”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其构成的字面意思来分析。
“审信”由两个汉字组成:“审”和“信”。
结合起来,“审信”可以理解为对信息的仔细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由于“审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情报分析或新闻审查中,可能会使用到类似的表达来强调对信息的严格审查。
由于“审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审”和“信”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强调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审信”这一概念可能被重视。例如,在假新闻泛滥的时代,对信息的审信变得尤为重要。
“审信”可能让人联想到谨慎、责任和专业性。它强调了对信息的负责任态度,可能引发对信息真实性的关注和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处理重要信息时进行审信,例如在签署合同前仔细阅读条款,或在做出重要决策前核实所有相关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信息的海洋中,我审信每一滴水,只为找到真理的珍珠。”
“审信”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谨的审查过程,可以想象一个专业人士在仔细检查文件的场景,或者听到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相似的表达可能存在,例如英语中的“verify the information”或“check the credibility”。
“审信”是一个强调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词汇,虽然在日常使用中不常见,但在专业和特定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信息时要保持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