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37
戟:古代一种兵器,结合了矛和斧的特点,通常有一个长柄和一个带有尖刺和侧刃的头部。
槊:古代一种长矛,通常指长而重的矛,用于骑兵冲锋。
在文学中,“戟”和“槊”常用于描述古代战争场面,如《三国演义》中的战斗描写。在口语中,这两个词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或军事爱好者的对话中可能会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这两个词汇用于精确描述古代兵器。
同义词:
反义词:
“戟”和“槊”均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形态和用途有所变化,但基本概念保持不变。在古代,这两种兵器是军队中的重要装备,随着火器的出现,它们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古代文化中,“戟”和“槊”象征着武力和权威,常在宫廷和军事仪式中使用。它们也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见元素,用以描绘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气概。
这两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激烈和英雄的壮烈,带来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英雄主义的敬仰。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到过古代的戟和槊,这些实物让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戟光闪烁,映照着古战场上的尘土飞扬;槊影横斜,诉说着英雄豪杰的悲壮传奇。”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位古代将军手持戟,站在战场上,背景是战鼓声和马蹄声,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历史感和戏剧性。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halberd”(戟)和“lance”(长矛),它们在形态和用途上与“戟”和“槊”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戟”和“槊”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代兵器的特点和文化意义。这两个词汇不仅是语言学的一部分,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戟】
(会意。从戈,从榦(gàn)省。本义:古代兵器。青铜制,将矛、戈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同本义 。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 出现于商、周,盛行于战国、汉晋各代。戟是一种分枝状兵器。
【引证】
《说文》-戟,有枝兵也。…今字误作戟。 、 《考工记·冶氏》。注:“今三锋戟也。”-戟广寸有半。 、 《诗·秦风·无衣》-修我矛戟。 、 《史记·项羽本纪》-交戟之卫士。 、 《广东军务记》-刀戟纵横。
【组词】
戟戈、 戟盾、 戟牙、 戟吏
2.
【槊】
(形声。从木,朔声。本义:古代兵器,即长杆矛) 同“矟”。长杆矛。
【引证】
宋·苏轼《前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英雄,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