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0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03:58
多足纲(Myriapoda)是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纲,包括了多种具有多对足的动物,如蜈蚣、千足虫等。这些动物的身体通常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有一对或多对足。
“多足纲”一词源自希腊语“myrias”(意为“无数”)和“pous”(意为“足”)。这个词在19世纪被引入生物学领域,用来描述这一类具有多对足的动物。
在许多文化中,多足纲动物常常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可能与它们的外观和在某些文化中的迷信有关。然而,在科学界,它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对象。
多足纲动物可能引起人们的恐惧或厌恶,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喜欢或害怕昆虫的人。然而,对于生物学家和自然爱好者来说,它们代表了自然界的奇妙多样性。
在野外考察时,我曾观察到多种多足纲动物,它们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多足纲动物的特性比喻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如蜈蚣的足,交织着社会的网, 每一节,都是人心的一个面向。”
想象一只蜈蚣在森林地面上爬行的画面,伴随着沙沙的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可以增强对多足纲动物的感知。
在不同文化中,多足纲动物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文化中,蜈蚣可能被视为勇敢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多足纲作为一个生物学词汇,不仅代表了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好奇和敬畏。了解和学习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美丽。
1.
【多】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二“夕”。表示数量大。本义:多,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多,重也。从重夕,会意。重夕为多,重日为叠。 、 《尔雅·释诂》-多,众也。 、 《诗·邶风·旄丘》-何多日也。 、 《史记·五帝纪》。索隐:“大也。”-与为多焉。 、 《荀子·致仕》-宽裕而多容。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组词】
多次;多分、 多士、 多感、 多口、 多般、 多口可、 多花、 多许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纲】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纲,维紘绳也。 、 《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纲纪四方。 、 《诗·大雅·卷阿》-四方之纲。 、 《书·序》-举其宏纲。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 、 《韩非记·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
【组词】
纲挈目张、 纲提领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