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4:57
词汇“狡幸”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可能是一个误写或特定领域的术语。为了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我们可以假设“狡幸”是“侥幸”的误写,并基于“侥幸”进行分析。
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不幸。
“侥幸”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来描述因偶然因素而获得的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偶然的成功或避免不幸。
在**文化中,“侥幸”常常被视为一种不可靠的成功方式,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努力和准备来确保成功。
“侥幸”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轻浮或不稳定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不可靠或不稳定的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侥幸”来形容自己在某些情况下意外获得的好结果,比如考试或比赛中的意外胜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侥幸”来描述一种偶然的美:
春风拂面,侥幸花开, 不经意的美丽,悄然绽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偶然**带来美好结果的画面,如一朵花在不经意间绽放。
在英语中,“侥幸”可以对应为“fluke”或“stroke of luck”,在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偶然成功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侥幸”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词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和意义。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准确地描述偶然的成功或避免不幸的情况。
1.
【狡】
(形声。从犬,交声。本义:小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狡,少狗也。匈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 《淮南子·俶真》-狡狗之死也。
【组词】
狡犬
2.
【幸】
侥幸。 同: 倖
【引证】
《小尔雅》-非分而得谓之幸。 、 《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朝无幸位。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幸得脱矣。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幸皆杀之。 、 《三国演义》-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
【组词】
幸心、 幸生、 幸民、 幸位、 幸得、 幸诡、 幸赏
幸亏。
【引证】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幸大雪踰岭。 、 《广东军务记》-幸诚门未有烧。 、
【组词】
幸为、 幸然、 幸赖、 幸得、 幸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