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2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22:01
欢呼雀跃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们因为高兴而欢呼,同时像**一样跳跃。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非常高兴和兴奋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欢呼雀跃 常用来描绘胜利、节日或重大喜讯时的场景,增强情感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群体的兴奋情绪。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报道中,描述球队获胜时球迷的反应。
同义词: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欢天喜地 反义词:愁眉苦脸、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同义词中,兴高采烈 强调情绪高涨,喜气洋洋 强调气氛喜庆,欢天喜地 强调极度高兴。反义词则表达了相反的情绪状态。
欢呼雀跃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欢呼”和“雀跃”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但作为成语固定下来,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欢呼雀跃 常与节庆、胜利等正面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庆祝。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体现了集体主义文化中群体情感的共鸣。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积极、快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阳光明媚的日子和人们的笑脸。它影响我的思维,让我在描述喜悦场景时更加生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每当学校**会我们班获得好成绩时,同学们都会欢呼雀跃,那种集体的喜悦和团结感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万物欢呼雀跃,生命的乐章在枝头奏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孩子在草地上跳跃欢笑的场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欢快的音乐和人们的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jump for joy" 或 "rejoice and leap",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欢呼雀跃 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积极情感的成语,它在描述喜悦和兴奋的场景时非常有效。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正面情绪,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消息传来,大家立刻~起来。
1.
【欢】
(形声。从欠,雚(guàn)声。本义:喜悦,高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欢,喜乐也。 、 《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 、 《荀子·大略》-夫妇不得不驩。 、 《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欢乎? 、 《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欢,彼将知君利之也。 、 《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懽。 、 《庄子·渔父》-饮酒则欢乐。 、 《汉书·李广苏建传》-今日之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众宾欢也。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欢动一城。 、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奉一日之欢。
【组词】
欢容、 欢洽、 欢哄、 欢情
2.
【呼】
(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吸”相对)。
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吸”相对。
【引证】
《说文》(外息,指呼气)-呼,外息也。 、 《书·大传》-阴盛则呼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 《素问·离合真邪论》-候呼引针。
【组词】
呼哈、 呼噏、 呼息、 呼翕
3.
【雀】
[方言]用于“家雀儿”(jiāqiǎor)、“雀盲眼”(qiǎomángyǎn)。
【组词】
雀盲眼
4.
【跃】
(形声。从足,翟(dí)声。本义:跳跃)。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跃,跳也。 、 《汉书·李寻传》。师古曰:“趯字与跃同。”-涌趯(跃)邪阴。 、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 、 《聊斋志异·促织》-跃掷径出。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跃起持之。
【组词】
跃龙门、 跃如、 跃治、 跃马横戈、 跃动、 跃跃、 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