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6:07
“悼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内心悲痛到了极点,以至于感到头痛。这个成语形容极度悲痛或悔恨。
在文学作品中,“悼心疾首”常用来形容人物因失去亲人或朋友而感到极度悲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心如刀割 反义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欢天喜地
“悼心疾首”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悼”意为哀悼,“心”指内心,“疾首”意为头痛。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极度悲痛情感的描述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对亲人的哀悼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礼仪。因此,“悼心疾首”这个成语在描述这种情感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它让我联想到失去至亲的痛苦和无法挽回的悔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因失去亲人而悼心疾首,那种深深的悲痛和无助感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悼心疾首泪如雨,夜深人静忆往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墓前低头哭泣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悲伤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或“grief-stricken”,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传达了极度的悲痛。
“悼心疾首”这个成语深刻地表达了人类情感中的悲痛和悔恨。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工具。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况其临命须臾,处之不挠,载形章表,益深衷悃,问使发缄,悼心疾首。
1.
【悼】
(形声。从心,卓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 《国语·晋语》-隐悼播越。 、 《周书·谥法》-恐惧从处曰悼。 、 张衡《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 、 《诗·桧风·羔裘》。注:“动也。”-中心是悼。 、 陈寿《三国志》-心栗手悼,书不成字。
【组词】
悼栗、 悼慑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疾】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字形象人腋下中箭。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矢能伤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会意。”本义:受兵伤。泛指疾病)。
轻微的叫疾。
【引证】
《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疾,病也。 、 《韩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
4.
【首】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汉书·天文志》-首,阳也。 、 《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 、 《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 《诗·邶风·静女》-搔首踟蹰。 、 《战国策·燕策》-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聊斋志异·狼三则》-以刀劈狼首。
【组词】
昂首;叩首;搔首;首功、 首虏、 首枕其股、 首丘、 首身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