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04
词汇“动跃”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汉字“动”和“跃”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动跃”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动跃”字面意思是指动作迅速、活泼,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的动作敏捷、充满活力。基本含义是指动态的、活跃的状态。
“动跃”由“动”和“跃”两个字组成,其中“动”字古已有之,表示动作或**;“跃”字则表示跳跃。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动作的迅速和活力。
在*文化中,“动跃”常与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联系在一起,如在教育中鼓励孩子们动跃学,培养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
“动跃”给人带来积极、充满活力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青春、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动跃”来形容那些充满活力的人或场景,如形容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情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动跃”:
春风拂面,柳枝动跃,
少年心事,随风飘扬。
看到“动跃”这个词,我联想到一群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的画面,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和脚步声。
在英语中,“动跃”可以对应为“lively”或“vivacious”,虽然表达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活力和活跃的意味。
通过对“动跃”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使我的语言更加生动和有力。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跃】
(形声。从足,翟(dí)声。本义:跳跃)。
同本义。
【引证】
《广雅》-跃,跳也。 、 《汉书·李寻传》。师古曰:“趯字与跃同。”-涌趯(跃)邪阴。 、 《荀子·劝学》-骐骥一跃。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 、 《聊斋志异·促织》-跃掷径出。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跃起持之。
【组词】
跃龙门、 跃如、 跃治、 跃马横戈、 跃动、 跃跃、 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