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7 19: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7 19:56:19
“东迁西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向东方迁移,向西方迁徙。基本含义是指人们为了生活或其他目的,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通常带有频繁或不稳定的意味。
“东迁西徙”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东迁”和“西徙”两个词组合而成,描述的是方向性的移动。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常用来描述战争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口迁移。
在文化中,“东迁西徙”常常与历史上的大迁徙相联系,如战乱、灾荒等导致的人口***流动。这种迁徙往往伴随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旧地的留恋。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深沉的,它让我联想到人们在不断迁徙中寻找安定和幸福的艰辛历程。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因为工作原因,朋友和家人不得不频繁搬家,这种经历让我对“东迁西徙”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东迁西徙间,寻一处心灵的港湾。”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下,一群人背着行囊,沿着蜿蜒的小路向东或向西行进,背景音乐是悠扬而又略带忧伤的旋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ndering”或“migrating”,但这些词汇没有“东迁西徙”那种具体方向性的含义。
“东迁西徙”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移动,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经历。
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迁】
(形声。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本义:向高处迁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迁,登也。 、 《尔雅》-迁,徙也。 、 《广雅》-迁,移也。 、 《诗·小雅·巷伯》-既其女迁。 、 《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马。
【组词】
迁莺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徙】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 (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引证】
《说文》-徙,迻也。 、 《广雅》-徙,移也。 、 《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若徙于他。 、 《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死徙无出乡。 、 《荀子·成相》。注:“迁也。”-百里徙。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徙武北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号呼而转徙。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非死则徙。雾徙于后。
【组词】
徙倚、 徙贯、 迁徙、 徙居
1. 【东迁】 向东迁移。特指周平王将京都由镐京东迁到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