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9:21
[沽卖]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出售或卖掉某物。它通常用于描述商业交易中的卖出行为,强调的是将物品从自己手中转移到他人手中的过程。
“沽卖”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沽”字古时指买酒,后来引申为买卖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沽卖”主要用于书面语,而在口语中则更多使用“卖”或“出售”。
在**传统文化中,“沽卖”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因为它常常与不得已或困境相关联。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更多地被用于描述正常的商业行为。
“沽卖”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无奈、牺牲或经济压力。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中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为了紧急资金需求而不得不沽卖某些珍贵物品的情况,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人深刻体会到“沽卖”的情感重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沽卖”来描绘一个角色为了爱情或理想而牺牲自己的财产:
为了那遥不可及的星辰, 他沽卖了所有的黄金与珍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古董店或拍卖行的场景,人们在忙碌地沽卖各种物品。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悲伤或沉重的旋律,反映出沽卖时的情感状态。
在英语中,与“沽卖”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ell”,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sell”可能没有“沽卖”所带有的无奈和牺牲的含义。
“沽卖”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描述词,还可能涉及到情感和道德的考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沽卖”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沽】
(形声。从水,古声。本义:古水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沽,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
2.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