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1:36
沼泽地:指地表过度湿润,有泥炭积累或有停滞的或流动缓慢的水分,生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植物的地区。它是一种湿地类型,通常土壤含水量极高,有时甚至被水淹没。
“沼泽地”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沼”指水坑或小湖,“泽”指水草茂盛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用来描述那些过度湿润、有水生植物生长的地区。
在许多文化中,沼泽地被视为神秘和危险的地方,常与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关联。例如,在欧洲民间故事中,沼泽地可能是妖精或怪物的家园。
沼泽地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恐惧、不安和厌恶。它们可能让人联想到泥泞、难以行走和潜在的危险。
在个人经历中,沼泽地可能是一次户外探险的目的地,或是观察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例如,一次生态旅游可能包括参观一个著名的沼泽地,以了解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在诗歌中,沼泽地可以被描绘为生命的源泉,尽管表面看似荒凉,却孕育着丰富的生命:
在泥泞的怀抱中, 水草轻摇,生命悄然绽放, 沼泽地,深邃的绿眸, 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沼泽地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浓密的绿色植物、泥泞的水坑和朦胧的雾气。听觉上,可能是鸟鸣、蛙叫和水流声。
在不同语言中,沼泽地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swamp”和“marsh”,德语中的“Sumpf”,法语中的“marais”。
沼泽地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其多重含义和用法,可以增强我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表达的丰富性。
1.
【沼】
(形声。从水,召声。本义:水池,积水的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时期才表示水池。一说圆曰池,曲曰沼)。
同本义。
【引证】
《一切经音义》引《说文》-沼,小池也。 、 《诗·召南·采蘩》-于沼于沚。 、 《诗·小雅·正月》-鱼在于沼,亦匪克乐。 、 《礼记·礼运》-龟龙在宫沼。 、 《左传·隐公三年》-涧溪沼沚之毛。 、 《孟子》-王立于沼上。 、 《淮南子·原道》-射沼滨之高鸟。 、 唐·白居易《过骆山人野居小池》-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组词】
沼沚、 沼气
2.
【泽】
(形声。从水。睪(yì)声。本义::光泽,润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泽,光润也。 、 《礼记·曲礼》-共饭不泽手。 、 《礼记·少仪》-泽剑首。 、 《考工记·慌氏》-实诸泽器。 、 《荀子·礼论》-顺非而泽。 、 《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 、 《素问·经络论》-热多则淖泽。 、 《素问·玉机真藏论》-色沃不泽。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色泽莹润。 、 宋·沈括《梦溪笔谈》-根色鲜泽。 、 王安石《太古》-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
【组词】
泽雨、 泽器、 色泽
3.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