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5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50:14
公粮:字面意思是指国家或集体征收的粮食,通常是指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按照国家规定向政府缴纳的粮食作为税收的一部分。在**,公粮制度曾在计划经济时期广泛实施,用于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和分配。
公粮一词源于**古代的税收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实施方式有所变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公粮制度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和保障粮食供应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公粮制度逐渐被市场机制所取代。
公粮制度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新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它不仅是一种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公粮制度的实施和取消,都深刻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
公粮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国家对粮食的严格控制,以及社会制度的变迁。对于经历过公粮制度的人来说,这个词可能带有复杂的情感色彩,既有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也有对制度变革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公粮可能与家族或社区的历史记忆相关,例如长辈讲述的关于缴纳公粮的故事,或者社区中关于公粮制度的讨论。
在诗歌中,公粮可以作为一种象征,代表过去的岁月和农民的奉献:
金黄的麦浪中,公粮的记忆 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流淌 农民的汗水,铸就了国家的脊梁
公粮可能让人联想到丰收的田野、农民忙碌的身影,以及粮食仓库的景象。在音乐中,可能会有描绘农村生活和劳动的旋律,唤起对公粮时代的回忆。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粮食征收制度可能被称为“粮食税”或“农业税”,但其具体实施和影响可能因国家而异。
公粮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的农业和税收制度,也承载了社会变迁和文化记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公粮的背景和含义,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的历史和文化。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粮】
(形声。从米,量声。本义: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糧,谷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