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5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52:31
词汇“公符”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且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该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公符”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公共的符记”或“官方的凭证”。其中,“公”通常指公共的、官方的,而“符”可以指符记、凭证或象征。
由于“公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可能指官方颁发的某种凭证或象征,如通行证、授权书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可能用于特定的专业领域或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某种官方或公共的象征物。
由于“公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公”和“符”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
在古代**,官方凭证和象征物在社会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公符可能指代这些官方的、公共的象征物,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官方权威。
“公符”可能给人以正式、权威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威严和官方的正式性。
由于“公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
在创作中,可以将“公符”用作某种象征,代表权威、正式或公共的认可。例如,在一部历史小说中,公符可以作为主人公获得官方认可的关键物品。
由于“公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直接联想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但可以想象一个古代官员手持公符,庄严地宣读命令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官方凭证或公共象征,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
“公符”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类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官方制度。尽管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中,这类词汇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