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1:53
寝处(qǐn ch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睡觉的地方”或“居住的地方”。它通常指的是一个人休息或睡觉的场所,可以是一个房间、床铺或其他适合休息的空间。
在文学作品中,“寝处”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安静、舒适或神秘的地方,以增强故事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卧室”或“睡觉的地方”。在专业领域,如建筑学或室内设计,“寝处”可能被用来指代设计中的休息区域。
同义词:卧室、卧房、寝室、睡眠区 反义词:工作区、活动室、客厅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正式程度。例如,“卧室”是最常用的日常词汇,而“寝处”则带有一定的文学或古风色彩。
“寝处”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寝”指的是睡觉,而“处”指的是地方。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描述宫廷或贵族生活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寝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被更简单的词汇如“卧室”所取代。
在传统文化中,“寝处”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还象征着个人的隐私和休息。在古代,的寝处是权力和神秘的象征,普通人是无法接近的。
“寝处”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安静、舒适和安全感。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旧情感,尤其是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
在我的生活中,“寝处”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卧室,那是一个充满回忆和安全感的地方。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寝处”:
月光洒满寝处, 梦中的花儿轻轻摇曳, 在寂静的夜里, 我与星辰共眠。
想象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上,周围是轻柔的呼吸声和远处偶尔的虫鸣。这样的场景可以与“寝处”这个词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与“寝处”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leeping quarters”或“bedroom”。不同文化中,对于休息空间的重视和描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寝处”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了解这个词的背景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深度和多样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美感。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处】
处所;地方。人或物所在的地方。
【引证】
《广韵》-处,所也。 、 《国语·鲁语上》。注:“次,处也。三处,野朝市。”-五刑三次,是无隐也。 、 《史记·五帝纪》-迁徙往来无常处。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迹指示兽处者人也。 、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饰官城。
【组词】
住处;别处;停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