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20:23
词汇“寝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寝”通常指睡觉或休息的状态,“兽”则指动物,尤其是指野兽。因此,“寝兽”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睡觉或休息状态的野兽。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它的确切含义和用法可能需要更多的上下文来确定。
由于“寝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它来比喻某种潜在的危险或威胁,暗示虽然表面上平静,但实际上存在潜在的威胁。
由于“寝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可能是由“寝”和“兽”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比喻语境。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寝兽”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潜在的危险或威胁,尤其是在强调表面平静与内在危险的对比时。
由于“寝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将“寝兽”用于描绘夜晚的森林,暗示其中的神秘和危险:
月光洒落,森林静谧,
寝兽潜伏,夜色深邃。
表面平静,内心狂野,
未知的威胁,悄然来临。
由于“寝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寝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比喻性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形容潜在的危险或威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寝】
(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寢,卧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论语·公冶长》-宰于昼寝。 、 《公羊传·僖公二年》-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 《战国策·齐策》-暮寝而思之。 、 《资治通鉴·唐纪》-元济尚寝。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寝必重褥。 、 清·魏禧《大铁椎传》-既同寝。
【组词】
寝不成寐、 寝不安席、 寝卧、 寝床、 寝息、 寝衾、 寝宿、 寝饭、 寝兴、 寝膳、 寝燕
2.
【兽】
(象形。小篆字形。上象耳,中象头,下象足踩地。兽本是禽兽的总称。古另有“獸”字,指捕捉禽兽的活动。二字通用。本义:禽兽的总称)。
四足的哺乳动物,多指野兽。
【引证】
《说文》-兽,守备者。 、 《尔雅·释鸟》-四足而毛谓之兽。 、 《释兽释文》。按,兽中可畜养者则曰兽。-兽毛虫总号。 、 《周礼·庭氏》注-兽,狐狼之属。 、 《周礼·兽人》-大兽公之。 、 《诗·小雅·车攻》-搏兽于敖。 、 曹操《却东西门行》-猛兽步高岗。 、 《战国策·齐策》-兽同足者而俱行。 、 《淮南子·说山训》-山有猛兽。 、 《史记·货殖列传序》-山深而兽往之。
【组词】
兽目、 兽工、 兽人、 兽骇、 兽吻、 兽臣、 兽头大门、 兽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