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6: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6:45
“朱干玉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字面意思是指红色的盾牌和美玉制成的斧头,基本含义是指华丽的武器或仪仗,常用来形容古代贵族或帝王的仪仗队。
在文学作品中,“朱干玉戚”常用来描绘古代宫廷或贵族的盛大场面,如《红楼梦》中描述贾府的盛大宴会时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古代文物或历史场景。
同义词:金戈铁马、锦衣玉食 反义词:粗茶淡饭、布衣蔬食
“朱干玉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等,用来形容古代贵族的仪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用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描述中。
在**传统文化中,红色和玉都是吉祥和高贵的象征,因此“朱干玉戚”也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强调古代贵族的奢华和威严。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高贵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宫廷的辉煌和贵族的奢华生活。在情感上,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看到一些展览中提到“朱干玉戚”,这让我对古代皇家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能会写道:“朱干玉戚映宫墙,金碧辉煌夜未央。”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代宫廷的夜晚,仪仗队手持朱干玉戚,灯光下闪耀着光芒,伴随着宫廷乐队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olden scepter and royal crown”(金杖和王冠),用来形容皇家的威严和奢华。
“朱干玉戚”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贵族仪仗的描述,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高贵和吉祥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森耸以相参;龙旗豹韬,抑扬而相错。
1.
【朱】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一在其中指出这种木是红心的。 本义:赤心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
2.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3.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4.
【戚】
(形声。从戉,尗声。戉:(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引证】
《说文》-戚,戉也。 、 《诗·大雅·公刘》-干戈戚扬。 、 《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 、 《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
【组词】
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