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4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47:13
词汇“众然”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众然”意味着“大家都是这样”或“普遍如此”,它描述的是一种普遍性或共识的状态。
由于“众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众”(许多人)和“然”(这样)组合而成,表示“大家都这样”。
在强调集体主义文化中,“众然”可能被用来描述社会规范或群体行为的普遍性。
使用“众然”可能会给人一种集体认同感或社会压力的感觉,因为它强调了行为的普遍性和共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这个词汇,但如果需要描述某种普遍现象,我会考虑使用它。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众然”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行为的普遍性,如:
春风拂过,众然花开,
人间四月,尽是芳菲。
想象一片花海,众然绽放,这种视觉联想可以与“众然”联系起来。听觉上,可能联想到众人的一致声音或合唱。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universally”或“generally”。
尽管“众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描述普遍性和共识的方式。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精确性和表现力。
1.
【众】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同本义。
【引证】
《国语·周语》-人三为众。 、 《易·说卦》-坤为众。 、 《周礼·大宗伯》-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 、 《后汉书·杨终传》-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 《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庸众而野。 、 《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史记·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 、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服,众难塞胸。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激众愤。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吾村之众。
2.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引证】
《说文》-然,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