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37
三尖两刃刀是一种古代兵器,其特点是刀身有三尖,刀刃有两面。这种兵器通常用于近战,因其独特的形状而具有较强的穿刺和切割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三尖两刃刀常被描绘为勇猛武将的标志性武器,如《封神演义》中的杨戬就使用这种兵器。在口语中,该词汇可能不常被提及,除非在讨论古代兵器或历史话题时。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军事学,三尖两刃刀会被详细研究其设计、用途和历史背景。
同义词:三尖刀、两刃刀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与“和平”、“非暴力”等概念相对比。
三尖两刃刀的名称直接反映了其物理特征。在古代,这种兵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随着战争需求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演变。
在**文化中,三尖两刃刀常与勇猛、力量和战斗精神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是武器,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三尖两刃刀给人以强大和威严的感觉,联想可能包括古代战场、英勇的武将和激烈的战斗场面。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被一把展示的三尖两刃刀深深吸引,它让我对古代战争和兵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三尖两刃刀比喻为勇者的象征,如:“他手持三尖两刃刀,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前行的道路。”
想象一把三尖两刃刀在阳光下闪耀,金属的冷光与刀刃的锋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刀刃划破空气的声音,或是金属碰撞的清脆响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兵器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设计,但都体现了人类对战斗工具的创造力和实用性追求。
三尖两刃刀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兵器的一种,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尖】
(会意。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尖,锐也。
3.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4.
【刃】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张舜徽注:“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 、 《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 、 《荀子·议兵》-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 、 《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组词】
刀刃;迎刃而解
5.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1. 【两刃】 两条刀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