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5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58:52
“凄入肝脾”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悲伤至极,深入骨髓。字面意思是指悲伤之情深入到肝和脾,这两个器官在中医理论中与情绪有关,肝主怒,脾主思,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情感深重。
在文学作品中,“凄入肝脾”常用来形容人物因失去亲人、爱人或遭遇重大打击而产生的深切悲痛。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深刻情感体验时,仍会被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人士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文学评论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人物的情感状态或作品的情感深度。
同义词:
反义词:
“凄入肝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对情绪与内脏关系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深切的悲伤情感。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深刻,这个成语正是这种文化特点的体现。它强调了情感的深度和内在性,反映了人对情感体验的细腻描绘。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深沉和哀伤。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文学作品中经历巨大悲痛的人物,以及他们在面对失去时的无助和绝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一部悲剧小说时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并在我的文学分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思念如潮,凄入肝脾,泪湿枕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孤独人物在雨夜中哭泣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悲伤的小提琴曲,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wrenching”或“gut-wrenching”,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极度的悲伤和情感上的撕裂。
“凄入肝脾”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情感的深度和内在性,它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情感细腻描绘的特点,并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找到了新的灵感。
1.
【凄】
(淒俗作“凄”。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淒,雨云起也。 、 《诗·小雅·大田》-有渰淒淒。
【组词】
凄凄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3.
【肝】
(形声。从肉,干声。本义:肝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肝,木藏也。 、 《释名·释形体》-肝,榦也。于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 、 《仪礼·士昏礼》-赞以肝从。 、 《礼记·月令》-祭先肝。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肝肺、 肝鬲、 肝脑、 肝木
4.
【脾】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脾,土藏也。 、 《春秋元命苞》-脾者,谓之主。 、 《礼记·月令》-祭先脾。
【组词】
脾土、 脾析、 脾家、 脾和、 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