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01:59
词汇“斟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雅和古风的词汇,主要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斟诲”进行分析:
“斟诲”由两个字组成:“斟”和“诲”。
结合起来,“斟诲”的意思是指仔细地教导或给予建议,强调在教导过程中的慎重和细致。
在文学作品中,“斟诲”常用于描述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或者师长对学生的指导,强调教导的慎重和用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正式的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
“斟诲”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文雅的文学作品或正式的书面语中仍然可以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长辈对晚辈的教导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斟诲”这个词汇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教导的慎重和用心。
“斟诲”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的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教导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一种温暖和安全感,因为这种教导是出于关心和爱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斟诲”这个词汇,但在阅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时,会遇到这个词汇,感受到其文雅和深意。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斟诲”来表达一种深情的教导:
春风化雨细斟诲,
桃李不言自成蹊。
“斟诲”这个词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一位智者在烛光下仔细教导学生的场景,或者是长辈在安静的书房中对晚辈进行教导的画面。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斟诲”这个词汇的表达,但类似的表达如“carefully instruct”或“thoughtfully teach”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斟诲”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文雅性。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教导的重视和慎重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1.
【斟】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斟,勺也。 、 《广雅》-斟,酌也。 、 《吕氏春秋》-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 唐·顾况《游子吟》-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 《左传·宣公二年》-其御羊斟不与。 、 《淮南子·鏐称》-羊羹不斟,而宋国危。
2.
【诲】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诲,说教也。 、 《易·系辞》-慢藏诲盗,野容诲淫。 、 《书·无逸》-胥教诲。 、 《诗·大雅·桑柔》-诲尔序爵。 、 《礼记·檀弓》-夫子诲之髽。 、 《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师曹诲之琴。 、 《论语·述而》-诲人不倦。
【组词】
诲示、 诲诱、 诲谕、 诲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