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0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3:12
词汇“审谕”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文言或正式的词汇,通常用于特定的语境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审谕”进行分析:
“审谕”的字面意思是仔细地告知或传达。其中,“审”意味着仔细、认真,“谕”则有告知、教导的含义。因此,“审谕”可以理解为以一种认真、细致的方式传达信息或命令。
“审谕”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审”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意为仔细查看;“谕”字则有告知、教导之意。随着语言的发展,“审谕”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降低,更多出现在正式或古风的文本中。
在**传统文化中,“审谕”带有权威和正式的意味,常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的命令或教导,体现了上下级之间的权威关系和礼仪规范。
“审谕”一词给人以严肃、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朝廷、君臣关系或现代的正式会议。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除非在特定的正式场合或文学创作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使用“审谕”来营造一种古风或正式的氛围,例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carefully instruct”或“formally notify”。
“审谕”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和正式语境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历史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文化背景。
1.
【审】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同本义。
【引证】
《荀子·非相》-审,谓详观其道也。 、 《吕氏春秋·察传》-闻而审,则为福矣。 、 《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
【组词】
审时、 审物、 审形、 审决、 审机而行、 审别、 审势
2.
【谕】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谕,告也。 、 《周礼·掌交》-以谕九税之利。 、 《周礼·秋官》-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
【组词】
谕葬、 面谕;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