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5:58
接力棒:字面意思是指在接力赛跑中,传递给下一位选手的短棒。基本含义是指在团队合作或连续工作中,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或人员的象征性物品或责任。
“接力棒”一词源自体育竞技,特别是田径**中的接力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用以比喻责任、任务或历史的传递。
在许多文化中,接力赛被视为团队合作和连续努力的象征。因此,“接力棒”也常被用来强调团队精神和代际传承的重要性。
“接力棒”给人以积极、合作和连续性的联想。它象征着责任和使命的传递,激发人们对团队合作和历史传承的思考。
在工作中,我曾参与一个项目,团队成员之间就像接力赛一样,每个人负责一个阶段,最终将“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个环节,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诗歌: 接力棒在手中传递, 历史的火炬永不熄。 一代代人肩负使命, 传承的火焰照亮前路。
视觉:想象一群员在跑道上奔跑,手中紧握着接力棒,准备传递给下一位队友。 听觉**:听到体育场中观众的欢呼声,以及接力棒交接时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语言中,“接力棒”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含义——传递和连续性——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英语中的“baton”和法语中的“témoin”都指接力棒。
“接力棒”不仅是一个体育术语,更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提醒我们责任和使命的传递,以及团队合作和历史传承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接力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连续性和合作的概念。
1.
【接】
迅速,敏捷。 同: 捷
【引证】
《荀子·大略》-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
2.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3.
【棒】
(形声。从木,奉声。本义:棍,杖)。
同本义。
【引证】
《魏书·尔朱荣传》-人马逼战,刀不如棒。
【组词】
棒糖;棍棒;棒打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