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8:54
“克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它强调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效率。
在文学作品中,“克期”可能用来描述主人公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完成任务的情节,强调情节的紧张感和主人公的决心。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克期”来表达自己或他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承诺。在专业领域,如项目管理或工程领域,“克期”是一个常用词汇,用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适用性,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与“克期”相反的概念。
“克期”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义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克”字表示完成、攻克的意思,而“期”则指期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克期”这一词汇,用以强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决心。
在*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克期”这一词汇体现了对时间管理的重视。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学,按时完成任务被视为一种责任和能力的体现。
“克期”这个词给人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它让人联想到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全力以赴的场景。这种感觉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动力,也可能会带来压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工作中遇到需要克期完成的项目,那种紧迫感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克期”:
时光如梭,克期不待,
星辰指引,夜以继日。
心中有梦,笔下生辉,
克期而至,梦想成真。
想象一个倒计时的画面,伴随着紧张的背景音乐,这可以很好地体现“克期”的紧迫感和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eet the deadline”或“complete within the stipulated time”,它们都强调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概念。
“克期”这个词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不仅帮助我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也让我在表达紧迫任务时更加准确和有力。通过深入学“克期”,我更加意识到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1.
【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象肩形。整个字形,象人肩物之形。本义:胜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肩任物曰克。物高于肩,故从高省,下象肩形。古文亦象肩形。-克,肩也。 、 《诗·周颂·敬之》。传:“仔肩,克也。”-佛时仔肩。 、 《易·蒙》-子克家。 、 《左传·隐公元年》-邾子克。 、 《左传·桓公十八年》-周王子克。 、 《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组词】
克当、 克堪、 克家、 克祚、 克家子、 克明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