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2:56
催生符: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术语,它可能来源于某些特定的文化或**背景。字面意思是指一种能够催生或加速某种过程的符号或物品。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的物品,用于促进生育、加速成长或实现某种愿望。
在文学作品中,催生符可能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希望、生命力或快速变化的力量。在口语中,如果人们谈论到“催生符”,可能是指某种能够带来好运或促进事情发展的物品。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农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某种能够促进生长或加速恢复的物质或技术。
由于催生符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源自某些特定的**或民间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使用范围可能有所变化。
在某些文化中,催生符可能与生育仪式或传统*俗相关联,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运势。
催生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希望、生命力和积极的变化。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相信并使用催生符,可能是出于对某种愿望的追求,比如希望家庭增加新成员或希望事业有所突破。
在诗歌中,催生符可以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希望和新生:
月光下的催生符, 静静地躺在古老的石板上, 等待着黎明的第一缕阳光, 唤醒沉睡的生命。
催生符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符号、神秘的仪式和宁静的自然环境。视觉上,它可能与古老的图腾、神秘的符号和自然的元素相关联。听觉上,可能与宁静的自然声音、古老的咒语或仪式的音乐相关联。
在不同的文化中,类似的符号或物品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物品可能被称为“幸运符”或“护身符”。
催生符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它代表了人们对希望、生命力和积极变化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催】
(形声。从人,崔声。本义:催促,促使)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室人》-交徧催我。 、 《侯成碑》-鸿仪催零金。 、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组词】
催比、 催并、 催迸、 催科、 催命鬼、 催索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符】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引证】
《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 《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门关用符节。 、 《孟子》-若合符节。 、 《汉书·高帝纪》-封皇帝玺符节。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
【组词】
符玺、 符宝郎、 符契、 符传